近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就全省傳統產業高端化、融合仍需智能化、發展綠色化(簡稱“三化”)融合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形成系列成果。在7月31日召開的廣東省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專題會議(傳統產業“三化”融合發展專場)上,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汪一洋受調研組委托,全面介紹了調研情況。其既展現了廣東傳統產業的堅實基礎與轉型活力,也直指當前面臨的挑戰,并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
傳統產業根基深厚,“三化”轉型初見成效

調研顯示,廣東傳統產業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壓艙石”,呈現“占比高、關聯廣、帶動強”的顯著特點。全省制造業31個行業大類中,超400種主要工業產品、160多種全國產量第一的工業產品均來自傳統產業,在穩增長、穩就業、穩外貿中發揮關鍵作用。

實力持續增強,“廣東制造”名片更亮。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等傳統產業表現突出:精制食用植物油、飲料產量全國第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規模達2.86萬億元,年服裝產量超40億件;家電產業規模穩居全國首位,空調、微波爐等多類產品產量全國第一。汽車、石化產業亦穩步發展,2025年上半年汽車產量達131.3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43.1萬輛),五大煉化一體化基地年原油加工量超8000萬噸。

轉型步伐加快,活力與動力雙提升。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全省超4.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轉型(占比近60%),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8.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8.6%,格力“無人工廠”、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千余家供應商轉型等案例成效顯著。人工智能賦能更成亮點,如廣州致景科技“找布神器”將尋布時間從2天壓縮至2分鐘,服裝AI大模型有望實現“1件起訂、7天交付”。綠色轉型上,廣東綠色制造示范單位數量全國領先,低碳發展路徑清晰。
政策層面,廣東率先出臺《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等法規,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并通過“風險補償+貼息”支持工業設備更新,2024年工業投資增長6.7%,工業技改投資增速達11.5%,為產業升級注入持續動力。
轉型路上挑戰猶存,“痛點”待解
盡管成效顯著,調研也指出傳統產業“三化”融合仍面臨多重挑戰。
一是企業轉型積極性不足。部分中小企業存在“缺技術、缺人才、缺經驗、缺試錯能力”的“四缺”問題,轉型意愿不強。
二是服務生態不完善。懂行業的轉型服務商短缺,產業鏈“大手拉小手”協同效應待加強,應用場景供需對接不暢。
三是產業結構待優化。部分行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材料、產品供給不足。
四是政策精準度不夠。普惠性政策與企業“精準滴灌”需求存在差距,數字化與綠色化等“深度融合”新業態培育滯后。
多維度發力,鋪就轉型“快車道”
針對上述問題,調研組提出七大對策建議,推動傳統產業從“被動轉型”邁向“主動升級”。
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政策體系,結合人工智能、綠色能源趨勢,推動生產方式變革;
強化創新驅動。支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鍛長板補短板。如壯大石化中下游集群、推動鋼鐵行業整合升級,增加高端供給;
完善服務生態。提供定制化轉型方案,降低企業成本,暢通供需對接機制;
深化AI賦能。支持人工智能鏈式改造,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資源,破解研發難題;
推動協同發展。以“龍頭牽引”模式帶動中小企業,完善應用場景支持機制;
加強法治與政策保障。優化節能、循環經濟等領域立法,通過消費引導產業升級,增強企業轉型信心。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楊雪

漢陰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堅持黨建引領 護航生態安全

3億汝窯洗子驚世成交:一場沒有硝價的文明爭奪戰,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收藏資訊

《無主之地4》聯機版本對不上解決方法 無法聯機怎么辦

山東省職業學校思政課建設協作組啟動會成功舉辦

漢陰縣民政局檢查指導城關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作

金廷復出:狀態僅恢復至60%

《地獄即我們》中文獎杯列表一覽 全獎杯解鎖條件說明

動作角色扮演游戲《刺客信條:影》現已正式發售

耐力見證,續寫傳奇|CRAFT以硬核裝備守護越野征程,2025 MaXi

恐怖探索游戲《POOLS》將于11月25日在PSVR2發售

金融知識送身邊溫暖服務潤心田!興業銀行合肥分行深入開展“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

首批證券公司超160億元科創債公告發行

“楊柳”減弱為熱帶風暴,珠海今明兩天降雨頻繁

純堿市場早報,期貨知識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安徽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Copyright © 2017-now 國際動態傳媒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