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紙公告把小紅書推到了風口浪尖。
9月11日,紅書還太“網信中國”發布《網信部門依法查處小紅書平臺破壞網絡生態案件》文章,被約在財經圈引起震動。紅書還太文中提到:
針對小紅書平臺未落實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被約在熱搜榜單重點環節頻繁呈現多條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信息內容,紅書還太破壞網絡生態問題,被約國家網信辦指導上海市網信辦,紅書還太依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有關規定,被約對小紅書平臺采取約談、紅書還太責令限期改正、被約警告、紅書還太從嚴處理責任人等處置處罰措施。被約
看官方的紅書還太措辭,這事還挺嚴重:破壞網絡生態,被約從嚴處理責任人。
那么,小紅書到底犯了啥事?從“網信中國”發布的通告看,此次處罰的直接原因是小紅書在熱搜榜單重點環節頻繁呈現多條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信息內容。
換句話說,明星八卦霸榜,熱搜淪為生意。有報道提到,小紅書在熱搜重點環節頻繁呈現“明星離婚內幕”等八卦詞條。據網信部門披露,相關話題中超過60%為無實質信息的純娛樂炒作。
![]()
作為一個頭部內容平臺,小紅書理應承擔起內容管理主體責任,任由純娛樂信息霸榜,不僅擠占了公共議題的傳播空間,更形成了"流量至上"的惡性循環。
亂象背后是利益糾葛。據媒體報道,某MCN機構負責人透露,小紅書部分熱搜詞條的商業報價高達每條數十萬,經紀公司通過批量注冊賬號制造話題熱度,形成"刷榜-引流-變現"的灰色產業鏈。
說起來,小紅書并非第一次面臨這類質疑。據證券時報e公司梳理,近年來小紅書多次遭到監管處罰,并卷入相關訴訟案件。
一是約談。最近的是2025年5月,約談原因包括種草翻車、虛假推薦等問題。更早的時候,小紅書被約談問題還包括隱性漲價、虛標原價、貨不對板、虛假宣傳等問題;傳播兒童軟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視頻引流等問題。
二是行政處罰。企查查顯示,小紅書因發布虛假廣告、未依法審核網絡發布信息內容等原因,被相關部門處罰、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的次數超20次。
三是訴訟。企查查顯示,目前小紅書【其運營主體為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為被告所涉及的司法案件為2203件,案件金額約為2628萬元。
![]()
往更深處看,監管風險加劇的同時,小紅書正面臨著巨大的商業化壓力。
根據金沙江創業投資管理公司披露的投資組合文件,成立于2013年的小紅書,如今估值已高達310億美元(約2208億元人民幣),在短短三個月內上漲了19%。
小紅書的投資者陣容豪華,涵蓋阿里巴巴、淡馬錫、騰訊等。然而小紅書至今仍未上市,這使得早期投資者的退出壓力日益增大。早在2018年,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就曾公開表示,公司有可能在未來2-3年內完成IPO,但至今未正式宣布具體的IPO計劃。
![]()
從財務數據看,2023年小紅書實現營業收入37億美元,同比增長85%;凈利潤首次扭虧為盈。今年以來,小紅書提速電商布局,加速商業化的意圖明顯。
可以看到,小紅書似乎很急。這份急迫,正在讓這家獨角獸面臨更大的風險。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小紅書來說,估值310億美元的今天確實是最好的時代;但對平臺內容生態來說,卻可能正變成最壞的時代。
監管的達摩克利斯劍已經懸頂,商業價值與社會責任的天平不容失衡,這值得小紅書深思。
Copyright © 2017-now 國際動態傳媒 版權所有